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2012年大宗商品仍有望上攻?

2012-01-01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想知道世界大宗商品市场的未来走势吗?那么,请看中国。因为,从棉花到铁矿石,中国几乎是所有大宗商品的全球头号买家。在需求为王的大宗商品市场上,作为世界最大消费国,中国的影响自然举足轻重。

最近几年,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大宗商品价格飞速上涨,不断刷新纪录。回首2011年,虽然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各种政治及自然灾害频发使早已步履沉重的全球经济雪上加霜,而大宗商品价格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波荡起伏,但中国的表现在国际市场动作频频的衬托下却显得不甚平静。这让很多人出乎意料。

展望2012年,有人认为,提振大宗商品市场的中国因素将逐渐褪色,也有人看好中国的大宗商品需求将温和回升。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未来,大宗商品价格将进一步攀升。当然,这对于生产商以及看涨大宗商品的投资者来说,似乎是一个好消息。

石油?中东危局

2011年上半年,受利比亚内战的影响,中东局势不稳,国际油价因此一路飙升,并维持在高位。日本大地震等利空因素均未能对油价上行产生缓解作用。下半年,国际能源署成员国释放石油储备以及欧债危机对助推油价下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整体油价仍处于高位。布伦特油价基本在100美元/桶至120美元/桶之间波动,而WTI油价则在80美元/桶至100美元/桶之间波动。中国原油进口就是在这样一波三折的国际市场环境下,战战兢兢地扛过了2011年。

中东是中国最重要的原油进口地,其中沙特位居中国原油进口地第一位,伊朗位居第三位。可是过去一年中,这几大原油出口国一刻也不曾消停。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宋智晨说:“愈演愈烈的局势告诉我们,中东局势不稳必然导致其出口到中国的原油受到影响,中国的原油进口安全将会受到巨大威胁。”

虽然中国对于石油的“胃口”并未因世界这几大石油出口国的“内部矛盾”而“食欲不振”,但只靠一只脚走路是行不通的。

展望2012年,在国内石油产量有限增长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内石油需求仍将快速增长。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原油进口数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上升。这势必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宋智晨指出,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石油消耗,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立。除此之外,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降低石油在能源机构中的比例,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市场,推动原油进口地的多元化也是有效的手段。

天然橡胶?东盟告急

一直以来,中国主要从东盟国家进口天然橡胶。过去一年中,世界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国――泰国持续4个多月的洪灾,已造成包括曼谷、巴吞他尼、暖武里在内中部地区的9个府80个县的3652村庄及社区受到洪水困扰。而印度尼西亚等国又遭遇地震等,导致局势紧张,大大影响了东盟各国天然橡胶出口量。中投顾问化工行业研究员李加楠指出,东盟各国天灾不断,加之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致使中国企业出口的橡胶制品数量下降,尽管通过诸多政策手段干预市场,也有阶段性的利好拉涨市场,但效果依旧不明显,天然橡胶及相关制品市场仍处于颓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进口国,虽然天灾人祸大大影响了国内天然橡胶的进口及橡胶制品的出口量,但“祸兮福之所倚”,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目前形势对我国天然橡胶制品企业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面对高门槛、苛刻的要求等,我国橡胶制品行业已经通过提高自身水平、产品转型、转嫁成本等手段交上了一份较好的“答卷”。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内天然橡胶制品企业出口受限,国内紧缩政策并未减弱,橡胶高库存等利空因素并未完全消化,橡胶行情势必会拖泥带水进入2012年。”中宇资讯分析师李文康表示,全球经济低迷导致国内企业天然橡胶制品出口压力较大,而橡胶制品行业产能过剩则使行业景气度难以在短期内恢复。2012年,中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可能会有适度提升,但整体变化不大。

大豆?美豆、南豆“斗”不停

布瑞克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孙彤指出,中国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但在过去一年中,中国大豆进口增速明显放缓,不足4%,远低于前年的10%。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美国大豆减产造成的比价效应,南美供应则削减了美国大豆在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今年1月至11月,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为1875万吨,同比只增加0.24%,而巴西向中国出口的大豆数量为1980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6.8%。

在中国这个“耗之不尽”的大豆需求市场,美豆(美国产大豆)和南豆(南美洲各国产大豆)都一直想“称王称霸”,也因此一直你争我夺。当下,巴西大豆拿下“一时风光”,成为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南美有望取代美国,坐上全球大豆出口量第一的宝座。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大豆进口来源分化,中国大豆采购就多了一些选择,显然更有利于大豆进口量的增加。

2012年,国内大豆压榨产能将继续扩张,加之国产油料菜籽、大豆等种植比较收益偏低,产量继续减少的可能性很大。孙彤认为,从进口情况看,随着国内消费的增长,2011至2012年度,中国大豆进口量将继续增加,有望突破5600万吨。

粮食?国内市场很安全

地球人都知道,粮价涨了。与2010年1月相比,2011年1月的全球粮价平均涨幅达到29%。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警告说:“国际粮价正在飙升至危险水平,并威胁到全球数千万人生计。粮价上涨可能会给中东和中亚脆弱的政治和社会状况‘火上浇油’。”

从去年年底开始,暴雪、干旱、洪灾、严寒肆虐不断,恶劣天气成为幕后推手,全球粮食价格屡攀新高。与此同时,流动资本也将更多目光投向国际大宗农产品市场,意图凭借极端天气大肆炒作粮价,从中获得收益。

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研究部总经理黄桂恒表示,2010年欧洲干旱造成的全球小麦减产,以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全球流动性泛滥,造成全球粮食价格飙升,国内粮食市场也由于信贷快速扩张、输入性通胀压力如泰山压顶般袭来,玉米小麦、水稻等价格上涨到历史高位,但国内粮食尤其是谷物库存充足,进口占比很少,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更多是通胀预期推高,并没有实际的短缺现象出现,在夏粮、秋粮接连获丰收以及宏观调控政策转向后,粮价开始从高位回落。近10年来,中国粮食自给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粮食对外依存度很低。所以,中国粮价相对稳定。

2012年,国内粮食供应将依然充裕,价格将继续回归到合理的运行区间,由于生产物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提升,国家的粮食收储价格也在逐步抬升,预计2012年国内粮食市场将围绕收储价格波动,起伏不会太大。

黄金?香港你好

2010年以前,印度和中国是两大黄金消费国。可是,随着卢比币值疯狂贬值,印度黄金需求热潮跟着退烧,中国再无“对手”。

随着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很多中国投资者将黄金看作资产保值升值的重要工具,对购买黄金表现出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世界黄金理事会在报告中指出,与印度购买黄金主要用于消费目的不同,中国人购买黄金大多是出于投资目的,许多人将黄金当作规避通货膨胀风险的工具。

在中国的黄金进口中,香港地区的角色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中国内地所有海外黄金的进口代理。记者从香港商品交易所了解到,从供求方面来说,金矿的开采虽然也在增长,但却不能与全球需求同步,而世界各国央行正由黄金资产卖家转为净买家。今年第三季度,国际金价急涨急跌,特别是在9月,触及历史高位后迅速回落。而此期间中国内地黄金购买热情却始终不减。显然,中国内地黄金的需求十分坚挺――无论你上涨还是下跌,我都守着你。

“黄金突破每盎司2000美元只是时间问题,也许就在明年上半年。”美国贵金属咨询公司董事总经理杰夫?尼古拉斯(JeffreyNichols)对记者说,“在中国,自从个人投资黄金在2002年合法化后,人民对这种黄色贵金属的需求就不断扩大。未来,中国对金价的影响将有增无减。”

铁矿石?又见三座“大山”

近几年,“中国需求”是代表铁矿石市场需求的主导因素之一,正是“中国需求”,为2008年下半年价格暴跌之后的铁矿石市场提供了支持。而今年,面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市场担心“中国需求”也将受害,从而导致铁矿石需求放缓。中国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进口钢材120万吨,较9月份下降1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26%。1月至10月累计进口1316万吨,同比下降3.5%。市场研究公司钢铁市场研究最近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中国钢铁制造商们宣布大幅削减产量……我们预计随着价格下跌和情绪恶化,它们将进一步减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铁矿石价格始终是三大矿山与中国钢铁企业争论的焦点。中投顾问冶金行业研究员苑志斌表示,今年,为铁矿石定价权问题,二者更是闹得沸沸扬扬。拥有资源优势的三大矿山力推铁矿石定价指数化,而中国钢铁企业则更青睐于长期协定合同。但是由于三大矿山的垄断以及国内钢铁企业意见存在分歧,造成三大矿山始终把握了铁矿石定价的自主权。

2012年,国内钢铁企业应当积极扩大铁矿石进口来源地,借以摆脱三大矿山对铁矿石的控制,同时也应当警惕国外企业通过以次充好、收款后拒不发货等方式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利益。

考虑到明年宏观调控力度不减,钢材需求也受到一定抑制,苑志斌指出,2012年预计新增铁矿石需求量4800万吨,增幅为7.3%。同时,铁矿石价格变动将会更频繁,但是价格变动幅度收窄,总体价格呈缓慢下降趋势。2011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在155美元/吨左右,预计2012年将在145美元/吨左右。

棉花?印度翻身

2010年,全球棉花减产,中国棉花库存连续减少,美棉出口需求旺盛,恰逢量化宽松、投机需求提升,投机资金大肆炒作美棉价格,将美棉价格推至南北战争以来的历史高位,美棉市场有价无市,国内棉价与美棉出现很大幅度的倒挂。布瑞克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孙彤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时期,人力成本大幅提升,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行业必然会在全球寻求更低廉的生产资源,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国的纺织工业在这一背景下获得很大发展。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棉花出口国。但有分析认为,由于该国棉花持续减产促使生产达到峰值,印度将在3年至4年内转变成为棉花进口国,这将迫使印度纺织企业与世界第一大棉花进口国中国争夺全球棉花供应。而这将可能进一步推高棉花价格,增加中国棉纺企业的压力。但孙彤指出,就印度而言,虽然其棉花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棉花产量增产潜力也很大,2012年,印度棉供应料为平衡偏松,暂时不会与中国争夺棉花资源。

中国的棉花进口严重依赖美国。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棉国,而印度和中国加起来消费了全球棉花产量的60%。而从长远来看,国际棉花市场价格还将受天气、供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不是仅由印度扩大需求就能影响得了的。

眼下更值得关注的是,受欧债危机拖累,2012年全球经济前景低迷,下游需求不振,纺织行业也很难有所作为。中国棉花协会认为,新年度纺织行业发展增速或将持续趋缓。孙彤预计,2012年,中国棉花进口数量将继续回落,预计将下降到250万吨至280万吨左右。

猪肉?“洋肉”来袭

中国生猪养殖市场正在经历一个结构性的转变,中国猪肉需求巨大,年消费量约为全球的一半。近年来,中国生猪养殖行业风险加大,养殖来源出现结构性转变,养殖成本上升、疫情风险加重使得以往占一半比例的散户养殖正在退出,而风险承受能力更强的规模养殖扩张速度很难弥补需求增速及散户退出的份额,又恰逢2011年早春仔猪疫情严重导致补栏不足,因此,在2011年中出现的一轮猪肉涨价狂潮,也给国际猪肉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机会。

今年,高涨的猪肉价格吸引着“洋猪肉”漂洋过海登陆中国市场。继美国大规模向中国出口猪肉之后,墨西哥、芬兰等国似乎也嗅到了中国猪肉市场的商机,近期纷纷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但业内人士指出,进口猪肉对于弥补国内供需缺口只是“杯水车薪”。随着猪肉等农副产品需求的大幅增长,中国应该更好地通过农产品进口来平衡国内市场。

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研究部总经理黄桂恒认为,由于中国生猪养殖结构(散户与企业并存)的特殊性,国内猪肉价格存在明显的周期波动,且振幅在近来加大,猪肉价格在低谷时显得很有竞争力,在高位时则需要进口,因此这种比较优势较难去界定。未来,中国猪肉进口的定位仍是以补充国内市场为主,由于国内猪肉价格回落企稳,进口量应会比今年有所回落。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