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掌上集购网

集购网客户端

客服服务
交易时间:工作日 9:00-17:00
您好,欢迎来到农产品集购网!

玉米产业报告

2020-03-26

0评论

分享给朋友:
市场需求
  
玉米进口需求的长期价格弹性为-6.41,短期价格弹性为-0.38;进口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为3.73,短期收入弹性为-31.7。玉米的长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如果国际玉米价格相对于国内玉米价格每下降1%,玉米的长期进口需求将增长6.41%;玉米的短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8,即在短期内如果国际玉米价格相对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了1%,玉米进口需求仅增长0.38%,短期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可以看到玉米进口需求在长期对价格的变动敏感程度很大,这一点与大米和小麦是一致的,三种品种的长期价格弹性都高于短期价格弹性。玉米进口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为3.73,即在长期如果收入增长了1%,玉米进口需求将增长3.73%;玉米进口需求的短期收入弹性高达-31.7,即在短期内如果收入增长了1%,玉米的进口需求会减少31.7%,短期内进口需求对收入的降低相当敏感。短期内收入突然增长,消费支出首先会转向高端产品或者奢侈品的消费,反而会挤占对粮食或者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的消费支出。
  
从长期看,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都为负数,即进口需求与相对价格是反向变动,如果国际价格相对于国内价格下降,进口需求都会相应增加,并且三者的价格弹性都较大。但是不同品种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度仍存在差异,其中小麦的进口需求在长期对价格变动最为敏感,其次是玉米,敏感度最低的是大米,但是相对价格每降低1%,大米进口需求仍会增长3.8%。因此国际粮食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是我国粮食进口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目前国际国内的粮食价格倒挂状态继续扩大,国内粮食价格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进一步降低,我国进口需求仍然将快速增长。因此,为了避免粮食特别是谷物进口的过快增长,核心就是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降低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缩小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的差距,这样才能避免国际国内差价持续扩大。
  
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减小相对价格差,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期的价格调节机制,包括长期的储备粮管理、最低价收购政策以及对农民持续的收入补贴等。另一方面需要在粮食生产中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快耕地流转,扩大规模化经营等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提高我国粮食长期竞争力。
  
从长期看,大米、小麦和玉米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都明显低于各自的价格弹性。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低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即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进口需求的影响比收入更大。同时三者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玉米的长期收入弹性最大,收入每增加1%,玉米进口需求会增长3.73%,而小麦和大米则缺乏弹性。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大米和小麦都属于口粮,玉米进口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饲料用粮消费,以及淀粉、酒精以及其他深加工需求,只有少量用于直接食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首先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对肉禽蛋奶以及加工品需求的增加将更为明显,因此玉米需求相较于口粮需求增长幅度更大,玉米的进口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小麦和大米属于口粮,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基本食品消费会趋于饱和,收入弹性系数会趋近于零甚至负值,收入对进口增长的影响会有一个极限值。因此,在粮食贸易调控中,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对肉蛋奶需求的增长,未来玉米进口将进一步增长。不同于作为口粮的大米和小麦,进口的玉米用于再加工,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玉米进口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但是为了防止步大豆后尘,玉米需要提早进行产业布局,具体包括:加强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玉米等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在东部沿海加大饲料粮以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培育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加工企业,关注外资在玉米产业的布局,培育玉米期货市场,争取掌握玉米进口的主动权和定价权,将玉米进口增长风险转化为优质原料来源与保障。
  
产量分析
  
鉴于未来玉米消费需求继续增长,市场价格有望高位运行,将继续刺激玉米播种面积扩大,进而带来产量增加。南美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播种玉米,预计将成为未来玉米面积增加的主要区域。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尽管这带来诸多不曾遇见的问题,但在客观上会促使农业种植区域向北扩展。其中以乌克兰为代表,北半球高维度地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目前这一趋势依然在发展。USDA预计,2020年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10.37亿t左右,比2010年的8.29亿t增加25%。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预计,2020年全球粗粮产量将达到13.59亿t,其中,阿根廷、巴西、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粗粮产量将显著增加。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从北纬58°到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种植。目前,除南极洲之外,世界各大洲有70多个国家种植玉米。世界上有三大黄金玉米带,分别为中国玉米带、美国玉米带和乌克兰玉米带。北美洲玉米种植面积最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次之。此外,近年来南美地区玉米种植区域不断扩大。1980年以来的数据显示,在产量总体呈现增加态势的特征下,近年来全球玉米产量增速加快,且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新特点。美国农业部(USDA)预计2013/14年度全球玉米产量9.64亿t,比此前10年平均产量水平7.76亿t,高24.2%[1]。世界主要玉米生产国为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阿根廷等,近10年来乌克兰玉米总量增加速度较快,2013年产量首次超过阿根廷。除主要生产国外,南亚、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地区的玉米产量也在增加。2013年,全球玉米产量前6位国家和地区的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为78.5%。全球6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占全球玉米产量比重依次为美国36.8%、中国21.9%、巴西7.3%、欧盟6.7%、乌克兰3.1%、阿根廷2.7%。
  
国际出口贸易
  
21世纪以来全球玉米出口量占产量的11%~12%,如果按照这一比例,随着全球玉米产量增加,未来国际玉米出口贸易总量也将相应增加。USDA预计,2011—2020年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继续增加,并接近历史最高纪录,但在开始的几年中,大量饲料小麦将于玉米竞争。预计2020/21年度,全球玉米出口数量达到1.28亿t,比2010/11年度的9045万t增加3740万t,增幅为41%。USDA预计,2020年美国玉米出口数量占全球玉米出口总量的比总将降至50%以下,前苏联国家、巴西、欧盟和阿根廷玉米出口比重将会增加。前苏联国家,尤其是乌克兰,玉米出口能力将会明显提高。土地资源适合,经济开放程度提高,育种技术提高,农业投资力度增加均将促进这些国家玉米产量提高。
  
21世纪以来,全球玉米出口量不断增长。USDA数据显示,2000/01—2012/13年度,全球玉米出口量在7100万~10000万t波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10.6%~12.8%。2011/12年度以来,全球玉米出口量稳定在1亿t之上。2013/14年度全球玉米出口量预计为1.08亿t,占该年度产量的11.5%。
  
美国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20世纪80—90年代,美国玉米出口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70%。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出口数量下滑。2011/12年度美国玉米出口占全球总量的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阿根廷是传统的出口大国,其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重通常为10%~12%,USDA预计2013/14年度阿根廷玉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重为16.3%。20世纪80—90年代,巴西玉米出口量很少,且年度间数量不稳定,21世纪以来快速增加,但年度间出口量依然不稳定。2000—2010年,巴西玉米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重平均为7.1%。21世纪以来,乌克兰玉米出口数量稳步增加。2013/14年度,乌克兰玉米出口量占全球出口总量的比重预计达到16.3%,与阿根廷并肩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巴西的世界第三大玉米出口国。欧盟虽然是玉米生产大国,但21世纪以来玉米出口数量维持较低水平,并且出口贸易主要以欧盟内部国家为主,对国际市场行情影响不大。

【国内进出口贸易】
  
玉米进口需求的长期价格弹性为-6.41,短期价格弹性为-0.38;进口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为3.73,短期收入弹性为-31.7。玉米的长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如果国际玉米价格相对于国内玉米价格每下降1%,玉米的长期进口需求将增长6.41%;玉米的短期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为-0.38,即在短期内如果国际玉米价格相对于国内玉米价格下降了1%,玉米进口需求仅增长0.38%,短期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可以看到玉米进口需求在长期对价格的变动敏感程度很大,这一点与大米和小麦是一致的,三种品种的长期价格弹性都高于短期价格弹性。玉米进口需求的长期收入弹性为3.73,即在长期如果收入增长了1%,玉米进口需求将增长3.73%;玉米进口需求的短期收入弹性高达-31.7,即在短期内如果收入增长了1%,玉米的进口需求会减少31.7%,短期内进口需求对收入的降低相当敏感。短期内收入突然增长,消费支出首先会转向高端产品或者奢侈品的消费,反而会挤占对粮食或者以粮食为原料的食品的消费支出。
  
从长期看,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都为负数,即进口需求与相对价格是反向变动,如果国际价格相对于国内价格下降,进口需求都会相应增加,并且三者的价格弹性都较大。但是不同品种对于价格变动的敏感度仍存在差异,其中小麦的进口需求在长期对价格变动最为敏感,其次是玉米,敏感度最低的是大米,但是相对价格每降低1%,大米进口需求仍会增长3.8%。因此国际粮食价格和国内粮食价格,尤其是两者之间的相对关系是我国粮食进口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目前国际国内的粮食价格倒挂状态继续扩大,国内粮食价格相对于国际粮食价格进一步降低,我国进口需求仍然将快速增长。因此,为了避免粮食特别是谷物进口的过快增长,核心就是不断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降低我国粮食生产的成本,缩小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国的差距,这样才能避免国际国内差价持续扩大。[17]提高我国粮食竞争力,减小相对价格差,具体而言,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长期的价格调节机制,包括长期的储备粮管理、最低价收购政策以及对农民持续的收入补贴等。另一方面需要在粮食生产中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加快耕地流转,扩大规模化经营等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和提高我国粮食长期竞争力。
  
从长期看,大米、小麦和玉米进口需求的收入弹性都明显低于各自的价格弹性。粮食进口需求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低于对价格的敏感程度,即相对价格的变动对进口需求的影响比收入更大。同时三者的进口需求收入弹性也存在着差异,其中玉米的长期收入弹性最大,收入每增加1%,玉米进口需求会增长3.73%,而小麦和大米则缺乏弹性。在主要粮食品种中,大米和小麦都属于口粮,玉米进口需求主要是为了满足饲料用粮消费,以及淀粉、酒精以及其他深加工需求,只有少量用于直接食用,经济增长和收入增加首先直接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对肉禽蛋奶以及加工品需求的增加将更为明显,因此玉米需求相较于口粮需求增长幅度更大,玉米的进口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小麦和大米属于口粮,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基本食品消费会趋于饱和,收入弹性系数会趋近于零甚至负值,收入对进口增长的影响会有一个极限值。因此,在粮食贸易调控中,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对肉蛋奶需求的增长,未来玉米进口将进一步增长。不同于作为口粮的大米和小麦,进口的玉米用于再加工,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玉米进口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但是为了防止步大豆后尘,玉米需要提早进行产业布局,具体包括:加强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玉米等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在东部沿海加大饲料粮以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培育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加工企业,关注外资在玉米产业的布局,培育玉米期货市场,争取掌握玉米进口的主动权和定价权,将玉米进口增长风险转化为优质原料来源与保障。
  
市场价格
 

粮需求增长幅度更大,玉米的进口需求对收入变动的反应更为敏感。小麦和大米属于口粮,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基本食品消费会趋于饱和,收入弹性系数会趋近于零甚至负值,收入对进口增长的影响会有一个极限值。因此,在粮食贸易调控中,伴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对肉蛋奶需求的增长,未来玉米进口将进一步增长。不同于作为口粮的大米和小麦,进口的玉米用于再加工,满足国内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玉米进口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但是为了防止步大豆后尘,玉米需要提早进行产业布局,具体包括:加强玉米品种研发力度,推进新型转基因玉米等产品的研发以及产业化,在东部沿海加大饲料粮以及深加工产业发展,延长玉米加工产业链,培育具有规模经济的大型加工企业,关注外资在玉米产业的布局,培育玉米期货市场,争取掌握玉米进口的主动权和定价权,将玉米进口增长风险转化为优质原料来源与保障。从短期看,三者的短期价格弹性系数都为正,价格变动与三者进口需求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说明国际国内相对价格一旦下降,大米、小麦与玉米的短期进口需求都将上升,这与长期价格弹性是相同的,反映出价格无论在短期或者长期影响作用都很大。此外,大米和小麦的短期价格弹性都比短期收入弹性大,在短期内进口需求对于价格的变动显然更加敏感。大米、小麦以及玉米的短期进口需求收入弹性有正有负,收入对三者进口需求的影响方向并不一致,短期收入上涨,大米和玉米的进口需求反而会下降,小麦的进口需求会上涨,这可能是因为短期国际国内市场干扰因素较多,经济增长或者收入增长的正向拉动被其他因素所干扰。但是玉米的短期收入弹性要远远大于短期价格弹性,收入的突然增长会导致玉米进口在短期内大幅度下降,在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下,收入难以在短期迅速提高或者降低。因此,短期内完善国际国内粮食价格预警系统以及应急机制最为关键,对于短期的突发的国际国内粮食价格波动,需要及时迅速地做出反应,如果国际价格相对于国内价格受到外部冲击突然下跌,政府需要迅速地释放粮食储备干预市场,降低粮食收购价格,引导国内价格适时而动,避免进口激增,此外可能还需要采用临时关税,启动反倾销、特殊保障机制等措施避免外部冲击。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者:XXX;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沈雪 邮箱:sx@163.com)

农产品集购网16988-全国大宗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白糖、油脂、玉米、大豆、小麦、棉花、豆粕】 免费资源发布、采购对接;报价-下单看行情;灵活、便捷更省心; 点击前往报价,查看大宗农产品行情 http://www.16988.com



评论 登录

验证码: 点击更换验证码

最新评论

更多

相关新闻

实时行情 更多

    产品 交割地 成交价
    (元/吨)
    成交量
    (吨)

相关推荐